教育科研

团结合作 争取双赢 更新理念 应对高考

作者:西安高级中学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10-07-01

  紧张充实的一学年结束了,回顾一学年的工作,想谈的内容真是太多太多。本学年我担任高三(6)、(8)班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本届学生是我省进入新课程后第一届参加高考的学生,需要探索的东西多,教学任务繁重。但是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现从三个方面作以总结。

  教育教学方面

  牢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造.

  为了使高考复习有序、有效,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落实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研究考纲、考题,做好第一轮复习。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在2010年新考纲尚未出台之际,我主要是依照09年《考试说明》以及海南、宁夏卷进行考点讲解。高考试卷体现高考命题改革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样卷。因此我认真研究5个新课改区(广东、海南、宁夏、山东、江苏)的高考试卷,确保高三语文复习目标定位准确,复习工作踏实对路。

  (二)、摸清学生现状、学情,突破薄弱环节。 从多次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失分较多;现代文阅读有一定基础,但仍有待提高;文言文阅读较薄弱,遇到难度稍深的文言材料便不易读懂;古诗鉴赏失分较大,学生面对一首古诗,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鉴赏,鉴赏些什么内容,即使能大致读懂诗的意思,对诗后的题目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仿写、扩写和缩写,往往不得要领,只是凭感觉,机械地模仿,这样很容易失分。

  作文,这个“天下第一大题”,虽然一般情况拉分不会很大,但如果偏离了话题,也会失分很大的;而要冲击高分层,作文必须得高分。从目前情况分析,学生语言功底还不甚理想,并且由于缺少系统的思维训练,往往很难找准切入点,只是泛泛而谈,中心不够突出。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每次考试之后,都要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针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思路、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想方设法根据薄弱环节,力争把教学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益是语文复习备考的关键。因此,我一直重视抓好备课、上课、训练三个环节。以考点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安排配套资料,教学过程设计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根据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知识复习课、阅读鉴赏复习课、试卷评讲课、作文指导讲评课),特别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珍惜课堂复习的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认真布置、批阅和评讲作业。

  (四)、积极参加集备活动,搜集有效信息。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既分工又合作,商量制订复习进度,合作寻找复习材料,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另外,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等外界的联系,重视搜集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和最新模拟试卷,让有效信息为高三教学服务。

  在落实上述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在备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预见不够。

  2、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在复习过程中显得急躁、浮躁。

  3、学生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4、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2010 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今年高考已结束,陕西省课改后首次采用的高考语文课标试卷也露出庐山真面目,与以前大纲卷相比,这套试卷有以下特点:试卷结构与“海南宁夏卷”一致,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适应课改,阅读题分为:甲 必考题和 乙 选考题。尤其选考题,体现了选择性这一课改理念。必考题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默写,现代文为社科类文章,内容切近语文实际,诠释“书”的含义及演变,文言文为史传类文章,与大纲题型一致,古代诗歌阅读为《雨雪曲》(乐府诗),内容是写边塞的,有一定难度,这要求考生将教材里学的唐边塞诗和乐府诗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知识结合起来,适当的整合教材,形成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名句默写全为课本上的,等于划定范围,没有选作,也无课外的,这对考生的熟练背诵和准确默写要求更高了。三道小题,两道在初中,涉及《马说》、《游山西村》;一道在高一,涉及《劝学》,跨度较大,看来学生平时自觉反复诵读、认真准确默写就尤为重要了。

  新课标下的稳与新——2010年高考语文陕西卷评析_野鹤闲云_新浪博客 选考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是莫泊桑的《保护人》,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作品短制精作,构思精巧。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的是中国当代人物传记(庄志霞《袁隆平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家应该不陌生。考题的亮点有二,一是选择题(5分)为最佳多项选择,考生可以选两项,得分分别为5、4、3、2、1、0分,其实得分机会更多了。二是最后一小题为探究题,考生要言之有据,有观点,更要用文中材料支撑,考查探究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表达题为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思维能力,强调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如第15题关于玉树的介绍,切近现实生活。第16题关于感恩教育的一段文字,如果考生认识不深或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充分,或许不好完成。

  2010年是陕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模式与实行新课改较早的海南、宁夏等省份接轨。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综观今年的作文题目,基本还是沿袭了前几年的命题路子,做到了平稳过度,让新课改与老教材之间有了衔接,首先学生从心理上易于接受,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就题目设置而言,也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的成长与成才”这一主题。这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一种表现。题目材料中罗列的三个事实,很明显试图分别从“成才需要自由空间”“成才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成才需要自信力”三个角度来解析成才之路。而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则是意在引导考生要通过所给的三件实事分别概括出个中所隐含的规律,有一定的思辨性。

  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既可整体把握,又可各有侧重,选取其中任意一点,展开深入论述,只要观点明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体现了新课改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有充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的理念。如果整体把握的话,会增加考场作文的难度,毕竟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又有时间限制的一场考试。作文题为新材料作文,与去年比是稳中有变,三则材料角度不同,但最后指明“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考生具体分析材料,表述成才规律,在分析时要考虑成才的主客观因素,也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如心态、情感等,角度多,但一定要选准角度,审题不难,对考生而言,应该有话可说,但出彩不易。

  与大纲卷相比,今年语文试卷整体难度略有增加,做到了平稳过渡,求活。

  教学应注意问题

  1、明确命题趋势和复习要点

  2010年陕西卷以全新的模式出现,以阅读和表达架构试卷,以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为特色,着眼于考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运用”,注重对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及能力贴近新课程的设置,彰显新课改精神。

  阅读与鉴赏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其中必考内容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一般论述类文本,它将侧重于重要概念及句子含意的理解,信息筛选与整合;古诗文阅读部分,《考纲》指向“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那么,传统的正史类材料应继续予以关注,复习时应用好课本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阅读与鉴赏选考内容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前者,小说与散文并重,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品味语言,感受形象,分析艺术表现力。应关注人文情怀浓郁,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文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相容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后者命题将遵循《考纲》对实用文本的要求,复习时要注意实用文本真实性与文学性结合的特点,注重筛选整合信息,尤其要明确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两类文本设置的探究题应格外关注。注意答题方法,一般是总分式,先“亮”观点,后举例分析。一要细读题干,认清指向。尤其是有几问?答题的角度和要求是什么?二要注意语言表达,观点要清,叙述要明。三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在“简”的前提下,千万不能丢失要点,影响表意的完整性。要体现开放与限制结合的探究性阅读特点。

  表达与运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纲》列了九个考点两个能力层级。其中词语(包括熟语)、病句、扩展压缩、选仿句式(选用、仿用句式)、连贯得体等的命题材料一般选用贴近现实生活与考生实际的材料。考生复习宜关注现实,多见新题,认真分析,总结规律。

  2.备考建议 复习中还应注意“两点一线”,整体推进。“两点”即试卷结构中的两大考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运用”。“一线”即以写作为主线。近一百天的语文复习既要在一轮板块复习的基础上,使零散、杂乱的知识得到梳理,从而系统化;使薄弱、低下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强劲化,同时,又要依据写作自身构成要素(如审题立意,材料选择与运用,文体包装,语言表达等)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写作备考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作为一条主线串联起其他所有考点和环节,坚持点线结合的复习思路。陕西实行新课改后的的第一年高考,语文命题实现了平稳过渡,与前几年的命题思路基本一致,特别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综观整套试题,至始至终都贯穿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条主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就是阅读。

  3.作文教学应关注如下内容

  第一,面对他人与社会的思考:①关注触及学生心灵的现实热点问题;②面对现实生存状态的“竞争与机遇”、“能力与机遇”等主题或话题;③人际交往与合作。

  第二,面对自身能力、素质与自我发展的思考:④切近学生成长经历,使学生有话可说的“教育问题”; ⑤触及生存与现实的“道德素质与生存”问题;⑥创新思维素质与能力的考查;⑦综合素质与艺术素养。

  第三,面对历史文化、面对传统与文化的思考:⑧国学文化所包含几个热点,如孝道、感恩、忠义等问题;⑨历史反省;⑩开放与闭关等历史与现实契合的问题。

  另外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同时在审题时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也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针对教学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采取具体措施,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长足进步。和学生多沟通,深入学生内心,发现问题,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4.进一步提高个人知识能力水平,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高考,立足现在,扎实努力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课堂上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做到精讲精练,狠抓落实,并及时总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高三年级工作总结

下一篇: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学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东渭滨路 邮政编码:710021

联系电话:81711016(办公室) 81711018(教学处)

     81711021(招生办) 81711022(值班室)

版权所有:©西安高级中学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1012号

技术支持:西安利尔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