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知人者慧 自知者明

作者:西安高级中学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10-07-02

  引子 世事如棋局局新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我们所缺少的是具体的对这些理念的运用、操作和探索,缺少的是如何将课程改革转化为高考的学生行为,否则,这些所谓先进的课程理念就只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其高深精妙的语言阐释只能是美丽的乌托邦而已。那么,执着地保持一种实践中的反思状态----一种清醒状态,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新课改以及新课程下的高考必须进入的一种状态。

  围棋谋略:奥巴马赠围棋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股票投资方式

  价值投资:巴菲特 发现前景,他发展,我也赚。赢面大。

  趋势投资:根据市场变化,随波逐浪,高抛低投。赢面中。

  博弈投资:投机,凭感觉,抓小浪花,高进低抛。赢面小。

  同样面对高考复习也有三种模式

  价值复习:跟着高考改革方向走--前面走--研究目标策略

  趋势复习:跟着各省试题变化走--后面走--注重复习方法

  博弈复习:跟着教师自我感觉走--随意走--指望押宝猜题

  推进新课程改革,强化高考改革稳步进行,坚持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个性。第三,有利于高考的公平、有效,即高考改革应有利于高考制度自身的完善。

  2010年陕西省新课程改革第一届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它的出炉为我们这些历经课改一线的教师经历了三年的痛苦探索有了新的触动、感知、认识。更多的启迪。无论结果如何,回忆从2007年9月的秋天到2010年的盛夏,每一步走来步履维艰,每一个就脚印汗水湿衣。由此我们不仅对新课改下教学以及高考备考进行思考,也应对教学管理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学管理与高考备考的误区诊断

  (一)教学管理与高考备考的误区

  1、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高考就是笔试,笔试就是考试,成绩就是结果,升学就是评价。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包括学习的具体知识(概念和规律、思路和方法);和答题素质---解题(审题)、求解(思路和方法)、审视答案(合理性和多解性)。二是学生的竞技状态:包括生物钟;身体素质;心理状态(表达)。

  2、教学中值得质疑的一些做法

  (1)无限加课

  1)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和被动性

  2)阻碍了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抹平了教学的层次性

  3) 学生思维的弹性被崩溃,大脑长期陷于深度疲劳状态

  4) 教师没有时间备课,更谈不上研究,课堂教学是在打无准备之仗

  5) 学生最需要的体验、小结、归纳等有利于增强能力的活动全部被挤掉,造成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降

  (2)滥做习题

  1)教材没变,考纲没变,但学生课外用书年年变,全校没有自己稳定的课外用书,教师没有精力对课外用书研究。教师年年变,资料年年换,讲义年年编,学生年年盼。

  2) 教师的教学线索和课外练习册的编排常常是两套系统,“讲”和“练”长期处于不配套状态,有的教师对习题的功能缺乏认识,学生练习的效率低下。

  3) 有的教师缺少对学生用书进行系统规划和合理指导,一些对教学不能起到帮助或起到干扰的习题未能预先排除。

  4) 重复、过量的练习任务使学生对习题的完成粗制滥造,严重阻碍了学生解题素质(能力和习惯)的提高。

  (3)机械灌输

  1) 习题讲解采取“以量制胜”的策略,大量讲解各式各样的题目,玩“瞎猫抓老鼠”游戏,寄希望于押中高考题。导致课时紧张,复习进度缓慢。

  2) 教师讲解名目繁多的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学生死记这些“方法”和结论,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来套出题目的答案。

  3) 对教师:“怎样提高解题素质”等大问题想得少,“怎样解出某个题目”想得多,备课只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目标。

  4) 对学生:遇到难题时头脑中会自然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其思维方式是回忆,而不是分析;老师没有讲过这种 “类型”的题目就不会做,认为是“理所当然”。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关于教学管理问题

  教与学的所有参与者应该思考以下问题:

  1、学科组长、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有什么区别?

  2、各自对学校教学计划的了解与认知?

  3、自己与学校计划的关系,如何落实计划?

  ●关于高考的问题

  1、教师对高考基本情况的研究与了解----什么是考点?它与重点、难点有什么区别?教师这些考点的基本意义是什么?

  2、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3、在备考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文件?

  ——教师对大纲、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程度

  ——教师给学生进行高考大纲的分析性说明做到了吗?

  ●关于备考的问题

  1、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思考高考成绩的责任者是谁?教师还是学生?

  ——一种自然的说法是高考是学生的事,不是教师的事。这一潜意识就是意愿决定成绩

  2、如何训练学生分析高考试题的出题思路并提高其解题思维能力?

  ——复习中教师们很少训练学生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思路,解题思路的训练就难有真实的效果。

  3、高考中最容易丢分的题型是什么?原因呢?

  ——失分的题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特定班级与学生的情况不同)。只有认真分析之后,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如同医生先要诊断病情,才可能对症下药

  ●初步的结论

  1、关于教学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1)责、权、利不明确;2) 计划、措施不具体;;3)理解贯彻落实不到位;;4)师生主动性不强。

  2、关于备考问题

  1)教师们是否真的了解高考——思考过高考是什么?高考与教材的关系?

  2)教师是否真的了解学生——我们的学生是什么状态?学生角色处理恰当否?

  尽管在管理中有各项制度、措施、奖励方案,但责任不明确、没有充分知情、没有激活强烈愿望,最终的结果说明了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因此领导、教师与学生这三者之间要呈现出科学管理、人文互补。体现在管理目标中的多元、具体、明确、可实现性,;管理策略中的系统、有效、针对性强;实施方法中的具体、灵活、得当;安排检测时的适时、全面、准确;计划调整时的及时、稳妥。

  二、教学管理与备考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有效管理——领导的责任

  1、管理思想上移:高度重视,正确认识

  2、管理重心下移:身子下移、权力下移

  3、管理过程坚定不移:管理过程即教学的计划制定、措施落实,分工明确、执行力度、评价态度要坚定不移,实施中坚持“六性”: ●群众性 ●公开性 ●前瞻性 ●全面性 ●阶段性 ●时效性

  4、管理实践注重有效

  (1)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精细化管理有三大原则: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使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是煮鸡蛋。一般在家里煮鸡蛋,无非找一口锅,放上水和鸡蛋,打开火,煮上十分八分钟,等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关火取鸡蛋,放凉水里冰一下,就完成了。那么,如果采用精细化的方式,将怎样煮鸡蛋呢?在日本的超市里,鸡蛋售出时都会附赠一份说明书,介绍的是怎样煮鸡蛋的步骤:1.采用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2.加水50毫升左右;3.1分钟左右水开;4.再过3分钟关火;5.利用余热煮3分钟;6.凉水浸泡3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但生熟适度,并且能节约4/5的水和2/3的热能。

  精细化管理提倡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细作风,实施精细化管理,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要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

  新课程要求,在减轻学生负担前提下的高质量,需要精细化管理

  ●推进精细化管理以计划为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让精细化管理在实践层面上得到保障,年段每开展一项活动,都必须制定全面、评尽、周密的计划。

  ●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稳定的制度可以保证工作精细化的延续性、持久性.一整套精细化、可行性强的制度可以引导工作规范,约束行为,明确奖惩措施,保障政令畅通,对工作开展超着决定性的作用。重点做好以下三类制度:

  一是职责类。目的在于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及职责,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二是规范类。目的在于提供具体的工作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约束性。如《教学常规规范化基本要求》、《教育教学工作月度检查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辅之于制度落实的考核评估细则也属于此类。

  三是鼓励类。目的在于突出工作重点,减少教师”必须这么做“、”不得不这么做“的被动接受,把教师注意力引导到学校工作的突破点上。

  ●推进精细化管理以落实到位为关键

  再好的计划,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或者执行不坚决 、不持久,那也只能沦为摆设,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所以要提高计划和制度的执行力。

  管理工作要做到”三有三必“: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考核。2010年高考复习的体会是: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做实。工作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突破。

  (2)数字化管理——走进精确性备考时代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数字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将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充分加以数字化,从而全面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发展性评价。如何实现这一要求,举例来说:关于考试质量分析,他应包含:1)常规质量分析(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各班完成任务情况);2)各科任教师比进步情况;3)学生问卷调查;4)边缘生辅导效果监控。

  数字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数字化管理的主体是人,不要因为数字化忘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要理解人,尊重人,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才干,以取得最好的工作绩效。

  (3)研究化管理——走进研究性备考时代

  研究化管理:对管理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解决预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验证、矫正、完善的一种管理方法。

  学校办学非常复杂,影响的因素非常多,特别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如:新课程实施后,抓学业基础会考与抓高考的关系问题;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问题;高考课程与地方课程开设问题;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梯度的关系;教学进度与学分获取的把握;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下降问题

  (4)人本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要求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思想是管理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同时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本管理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理念提倡人文关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差异,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教师,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民主平等。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突出的是人,强调时时处处从人的需要出发,不断追求人的发展与进步,一切工作都是为人的需要和利益而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其充分释放潜藏的能量,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教育教学的活动之中。

  教师都受过正规的严格的教育,素质水平一般都比较高,再加上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他们往往有更高的追求。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希望在一种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会锦上添花,效果更佳。新课程的实施,更加保障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主体)地位。

  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以教师为本,另一方面是以学生为本。

  在教师管理中,应突出人文关怀。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性是使教师集中精力工作并感到自己工作有价值的关键。要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尽力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教学才干,帮助支持他们出成绩、出成果,在专业上有长足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一位学生负责,这爱心和责任的载体是老师,我们希望老师把这样的人文精神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去。

  在学生的教育中,切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人本思想 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突出培养人、发展人的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使他们成为体魂健康、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人文关怀的过程。对教师、学生及家 长的尊重和关心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通过激励,其能力能够发挥到80%——90%。

  (1)、情感激励---尊重、关心。

  (2)、目标激励---设置出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目标。

  (3)、成就激励---学业基础会考目标;学生成长档案袋;自主招生。

  (二)加强有效教学—— 教师的责任

  教师要做好“四个研究”:?一要研究考试大纲;二要研究高考试题;三要研究课堂教学;四要研究学生学习。由此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成以下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 ——会审题。信息形式:文字、图像、表格、数据等。巧妙解读:获取全面(空间、属性、时间、数量、质量)理解意图(定量、定性、判断、推理、比较、综合)把握准确(概念、原理、能力、方法、观念、技巧)谨防误读(迁移知识、联系题意、综合信息、科学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会迁移。从教材中迁移;从生活中迁移;从题中情景迁移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会表述。要求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表述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用书面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

  ●论证和探讨问题——会说理。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同一类问题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并运用相关的知识、理论对问题进行探讨甚至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①说的全;②说的精 。

  1、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核目标

  学习考纲知识内容有:①比较考纲内容的变化; ②关注新增考试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拓展,领会新课标教材的新思想,关注大纲版教材中那些可以用新课程思想进行重新组合的知识;③理清考试的主干知识。

  预测高考命题方向:①收集整理当年社会生活重大热点问题、热点以及与当今科技重大发现有关的相关材料;②精研考题,品读课程说明把握命题动向。

  2、研究高考试题

  新课程高考试题对于课改区已经进行了几年,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和思考一些问题。如下几点更应该考虑: 第一、考了些什么?涉及到教材的哪些知识点;第二、怎么样考的?题目是如何设问的;第三、怎么解答的?答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第四、怎么赋分的?也就是如何组织答案要点的。

  3、研究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

  (1)课堂教学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1)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定位课堂教学深刻影响着个体生命的质量

  2)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和关键

  3)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瓶颈

  (2)课堂教学的追求的是:知识-----与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与生命价值。这是课堂教学的层次与水平,它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3)课堂教学方法设计:演绎教学走向归纳教学

  1)为学生的思维创造空间:容器与宝库

  2)为学生创新创造机会:已知与未知

  3)为知识的生成提供条件:情景与探究

  4)为课堂民主创设条件:倾听与表达

  (4)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教师必须做到:

  1)要明白,课堂是学堂非讲堂,关键不是老师讲多少,而是学生学多少。

  2)要突出问题意识教学,思维对话课堂。

  3)要坚持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4、研究学生,加强复习针对性

  研究学生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己学习≠自由学习≠自愿学习)

  ●有“想学、能学、会学”为基础。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进行自主学习的素材。有能解决问题又符合自身特点的方法。有学习结果的反馈。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按照“设置问题——学生试解——教师点评——归纳重点——强调考点”的复习思路。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整理归纳后,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误区师生互动,质疑答辩,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由于学习的成绩、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四类学习实施不同的培养措施,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优秀生注重培优扬长、中等生注重补差补短、弱生注重基础讲方法、特长生注重基础突破语文英语,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成长。

  ●教师在指导学习备考中要积极发挥评价的作用

  重视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中 发挥团队作用;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进步看到希望,让学习始终在愉快中学习,从而达到备考的高 效 目的。调适学生心理

  第一个时期:跃跃欲试的浮躁期(一轮复习阶段)

  第二个时期:沮丧彷徨的烦躁期(二轮复习阶段)

  第三个时期:畏惧松弛的懈怠期(三轮复习阶段)

  (三)实现有效学习—— 学生的任务

  1、点燃激情——强化非智力因素在备考中的作用

  (1)树立责任意识:高三学生要经常对自己三问,我是谁?高考是谁的事?高考意味着什么?

  (2)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分解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感谢困难:困难所在,就是要找的差距,消灭差距,克服困难,就意味着进步,意味着提高,意味着胜利

  2、科学备考——开发智力因素

  (1)科学制定计划

  把目标细化就是计划,计划要科学,要适合,不易过高。

  ●制定两个表格:一是时间目标表,二是得分结构表

  ●掌握三个本:一是好题本二是错题本,三是技巧本

  (2)发挥“背诵”的功能,强化记忆力、理解力

  (3)发挥“练”的功能,激活各种智力因素

  练习的过程就是动用记忆力、判断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的过程;长期适度的练习还能提高非智力因素,如提高意志力,培养良好的心态等

  (4)清醒认识自己,扬长补短

  3、高效应考—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

  1)要有良好的心态:表现为准备充分,心情适度紧张,头脑冷静

  2)是要有良好的应试技巧:答题要先审后做,不审不做,先易后难,重在突破。

  3)答题模式要三快一慢:即容易题快速得分,熟题快速完成,难题迅速放下中难度题要慎思。

  4)草稿纸应用,保证规范:平时要习惯用草纸。

  三、高考发展与命题趋势分析

  (一)高考的性质

  高考是由国家组织举行的“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 为高等学校选拔适合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深造的学生的“选拔性考试”。高校以考生高考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全面衡量德、智、体,择优录取。高考的命题要以有利于高校选拔为主导,以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为主体,要体现高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高校对新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基本要求。

  (二)正确认识高考命题改革的目标

  1、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选拔性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满足高校选拔人才是高考的主要目的,因此,高考命题改革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有利于高校更好地选拔人才,通过高考把有功底、有潜力、有特长、有思想的优秀青年选拔到高校就读。

  2、满足考试自身的需要---公平性、权威性

  高考的选拔性、选择性功能决定了高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如何通过高考改革,使试题能够真正地区分成绩的优劣、能力的大小,公正、公平地把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选拔出来,高考试卷自身的公平性、权威性也是命题改革的目标之一。

  3、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发展

  国家实施新课程,推行新高考,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试题改革必须充分反映新课程的精神、理念、目标、方法及评价模式等。

  (三)高考改革的总原则和指导思想

  ●总原则: 平稳推进,人民满意;科学性、公平性、权威性

  ●指导思想: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高考对试卷(题)的基本要求

  1、试卷的构成要素

  试卷形式、试卷结构、试卷内容、试卷长度、试卷(题)信度、试卷(题)效度、试卷(题)难度、试卷(题)区分度等。

  ●试卷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总分、考试时间●试卷结构 卷数(每卷所占分数)、题型●试卷内容 测试的知识内容●试卷长度 试题数(或页数) ●试卷(题)信度 是指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试卷效度 是指考试有效性或正确性的质量指标,考试效度的高低反映着考试是否达到它的预定目的,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试卷(题)难度 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或通过率。其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试卷(题)区分度 是指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较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

  2、试题的编辑要素

  情景素材作为试题的载体,能够将所要考 查的核心知识、方法要素和多种能力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情景素材的收集、选取和优化直接影响试题的质量 。

  3、试题内容的标准

  试题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要反映出本学科的内容特点,要重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人文、科技、自然等的联系,结合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测试内容的教学时数比来确定试题内容的构成比例。

  试题内容的载体——情景素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 ●基础性 ●时代性 ●应用性 ●导向性 ●创新性 ●有效性

  4、高考命题试题设计特点

  (1)试题命制: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背景公平,陌生之中考查熟悉;立意鲜明、贴近生活; 设问灵活、层次清晰。

  (2)试卷布局:首先考虑重点内容的排位,设定考查点和层次要求,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3)注重能力、注意创新。更多的体现知识是基础是载体,思想方法是核心,能力是目标的考查原则。试题将更多涉及到现实生活、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开放性思维及实践能力。

  (4)试题评价:以课程标准中评价目标体系为指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

  (五)新课标高考趋势分析

  1、新课程总目标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2、新课程具体目标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的实践;(2)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3、新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的: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多样性选择相统一(选修课程)

  ▲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实施: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4、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制定的基本原则

  A、科学性原则 B、基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选择性原则E、导向性原则 F、操作性原则 G、过渡性原则

  5、新课标省区高考试卷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强调综合应用

  什么是主干知识:第一个层次是指列入考试大纲的要点;第二个层次是指教材中未打★的章节;第三个层次是指教材中用宋体字排版的内容;第四个层次是指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

  (2)更加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充分体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命题立足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突出新课标理念,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材的具体表述,大胆创设新情景、大量运用新材料,大胆创设开放性试题(探究实践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最主要的特点:

  生成性:通过经历、思考、感悟、体验等方式生成新知识。

  实践性:不仅有课内的辩论、讨论、归纳、建议,也包括课外的收集、调查等活动。

  开放性:背景资料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问题解答及解答的途径的开放性。

  (4)重视学科思想方法。要求把握学科特点,用专业化的语言、思维、方法做题。

  (5)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总之。新课程下的高考体现了(1) 让学生正确认识高中课程对其终身发展的作用

  (2) 循序渐进,增强学生自信(3) 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5) 形成“说话重证据、有逻辑”的价值取向。

  (六)新课标高考趋势分析

  一个试图考价值观的试题

  小李同学看见电视中有人进行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他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该人上下运动的高低幅度如何,他上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验证这一想法是否正确,甲、乙、丙、丁四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验证的建议。

  甲:调查许多看过这种现象的人,多数人的看法总是正确的。

  乙:询问一位心目中权威的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上下运动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记得电视节目主持人说过这个问题,可以打一个电话直接问明结果。

  如果以上结论存在分歧的话,你最相信的结论是_______

  小王家所在地方的用电享受低电价待遇,每度电费只要 0.21元,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家庭使用电子节能灯。小王了解到 11 W 节能灯管的发光效果跟 60 W 的白炽灯泡相当。小王看到市场上有 60 W 的白炽灯泡 A 和 11 W 的节能灯管B,其工作寿命、售价、每小时耗电量等数据如下表所示。

  每小时耗电量(度)寿命(小时)每只售价(元)每度电费(元)

  白炽灯泡A0.0601000 1.50.21

  节能灯管B0.011200025.50.21

  (1) 每只节能灯管,按照表中寿命工作,其电费和购买灯管的总费用一共是多少?

  (2) 如要在A、B 两种灯具上作出选择,你认为小王应使用哪种?

  计算答案:节能灯管2000小时总费用是 28.22元;白炽灯泡2000小时的总费用是 28.20元

  (3)对情感问题的回答并不一定反映其真实想法(只有被测试者不知道这是在进行情感测试时“情感题”才有效 ——通常情况下很难做到)尽管纸笔测验缺乏对“情感”的有效评价功能,但试题内容应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其教育功能。

  (4)突出热点问题研究,强调结合生活实际

  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试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以热点问题为命题的切入点,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兼顾学科间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

  (5)关注乡土知识,突出地方特色

  注重选取地方素材,突出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发展,是新课程高考的一大特色。

  (6)命题体现较高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视野

  原因:命题以大学教师为主,都是各领域的教授; 学科组长将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学教师在命题中是辅助作用。

  启示:①要重视理论、现实中前沿性的知识, 要关心每一门学科的前沿信息和理论。如当前政治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史学界、地理学届、物理学界等关心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读一读大学里相关专业的理论书籍等。②要关心社会的热点问题。 ③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

  (7)命题点往往是“大学与中学”的结合点

  原因:中学教师的教学思路是:

  课标(大纲)——教材——考纲————教学、复习、迎考

  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是:

  自身的知识结构——理论研究的前沿——中学的课标(大纲)、教材、考纲——命题

  启示:有意识地注意大学与中学的结合点

  四、高考备考复习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学科有效的复习计划

  根据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高三复习一般分为三步走:

  第一轮复习(2009年7月 — 2010年2月下旬)

  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2010年2月下旬 — 2010年5月上旬)

  专题串联、构建知识架构,科学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第三轮复习(2010年5月上旬 — 2010年6月6日)

  回归高考文化,科学指导应试技巧和心理调适 指点考场得分迷津

  (二)确定学科有效的复习目标

  主要目标理 解

  ·对某知识的全面 理解

  ·知识和具体情境 的转化综 合

  ·多知识点联合解决问题

  ·对知识和方法巩固熟练基本素质

  ·审题、表达、审视答案等基本能力

  第一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

  ●正确理解是灵活运用、综合应用、深化拓展的基础。●目标的有序性是教育科学化的前提,只有分步侧重才能达到能力的“全面”和“深化”

  (三)明确每轮复习备考的目的

  1、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

  (1)熟悉课本的基本结构: 知识背景 概念 规律 定理

  (2)掌握课本的主干知识: 知道是什么 知道为什么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基本技能 解题思路

  2、高考二轮复习目的

  (1)查找学生考点缺失-----摸底定向

  (2)扫描备考焦点指向--------重点定位

  (3)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认识升华

  (4)对比分析反思教学-------复习纠偏

  (5)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强化适应

  3、三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 突出主干知识; 强化解题基本素质;改善竞技状态

  (四)掌握每轮复习的方法

  1、一轮备考复习的方法

  (1)依据考试大纲或课程标准,夯实基础。保证足够的复习时间,对基础知识全方位复习,不留死角。依据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不作过多的补充和深入。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形成的背景、过程及方法进行剖析与讲解,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与大学知识相关的中学知识,应从发展的观点给学生讲解。

  (2)抓结构,重系统

  一轮复习要注重构建知识框架,注意知识的归纳,重视系统复习,加强规律研究。

  (3)选好书,巧训练(怎样选:拿来、选用、自编、合作)

  选好书: “题”在生活中; “答”在课本中;“能”在实践中; “胜”在特色中

  巧用书:看要点,想内容;看图文,想范围;看典例,想思路;做真题,找感觉

  ●巧训练,出佳绩

  ①针对高考的限时答题训练(时间性)②针对单元主要知识点的基础性训练(记忆性)③针对单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综合考练(多向性)。④针对单元知识共性问题的综合考练(共性和规律性)。⑤针对单元知识体系中各种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综合考练(整体性)。⑥针对讲评存在的重点问题的综合考练(矫正性)。⑦针对重要考点规律性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考练(多元性)

  2、高考二轮复习的方法

  (1)抓主干,重联系

  1)依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主干知识划分为不同专题

  2)把同一专题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

  3)通过综合试题加强训练,强化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2)找变点,补遗漏

  ●变化点:考纲变化点(考纲对比)高考内容变化点(前两年高考的主干知识和未考查的主干知识)

  ●遗漏点:一轮复习遗漏的知识(对照考纲),一轮复习不牢固的知识(一轮复习学生易错的知识)

  (3)抓热点,破难点

  (4)抓规范,重方法

  ●2010年高考复习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

  (1) 自然灾害(地震、8.8台风、干旱、雪灾)

  (2) 科技发展(大飞机制造、风电核电设备制造)

  (3)祖国统一(台湾问题、新疆7·5事件)

  (4)金融风暴( 扩大内需、 产业振兴、结构调整)

  (5)安全问题(土地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经济安全)

  (6) 时政热点(胡锦涛与四大峰会、十七届四中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海世博会、辛亥革命100周年)

  (7)关于周年纪念:主要时段:2009.7---2010.6。扩展时段:2010.7---2011年

  3、高考三轮复习的方法

  (1)突出主干知识

  (2)对解题基本素质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强化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习惯

  ●遇到陈题时的思维习惯:不忘乎所以●遇到生题时的思维习惯:不惊慌失措

  2)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做题过程

  ●是分析,不是回忆;●是具体分析,不是抽象分析。

  3)改善竞技状态:调节生物钟;改善身体素质;应试心理训练。

  ●合理目标的预期。

  ●心理训练与表达训练的结合。

  (4)合理的应试经验指导:把模拟考试、分析点评跟上述目标结合起来

  ●体现主干知识●体现思维习惯●体现审题时的转化●体现画草图的习惯●体现表达意识

  ●体现对答案合理性的审视●体现用图形分析、表达试题●体现用图像分析、表达试题

  ●体现用“模型”思考实验设计●体现心理训练的要领。

  结束语

  蓦然回首,大学却在灯火阑珊处。

  奥巴马:美国的未来取决于教师。现在我呼吁新一代美国人挺身而出,到教室为国效力。如果你想把你才智和精神发挥到极致,如果你想留下一份永恒的遗产而出人投地的话,那么加入教师队伍吧,美国需要你!

  梅德韦杰夫:中小学学校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有较大的转变,学校里的学习应该是愉快、有趣、令人向往的,学校不仅仅是每个人必须去接受教育的地方,而且应该成为每个人自发学习、自发从事创造性活动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

  胡锦涛: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新课标高考物理复习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下一篇:西安市碑林区中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学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东渭滨路 邮政编码:710021

联系电话:81711016(办公室) 81711018(教学处)

     81711021(招生办) 81711022(值班室)

版权所有:©西安高级中学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1012号

技术支持:西安利尔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