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如何灵活掌握新课改后物理教材的利用度

作者:西安高级中学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11-03-17

  如何灵活掌握新课改后物理教材的利用度

  ——《曲线运动》课堂教学的反思

  物理教研组 王娟

  西安高级中学

  2011年1月11日

  如何灵活掌握新课改后物理教材的利用度

  ——《曲线运动》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之后,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展现每位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促进教师在课堂中优势互补,学校在本学期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活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参加此次活动的课题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二模块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直线运动的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学习曲线运动的方法以及明确与直线运动不同之处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在准备教学设计之初,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灵活掌握新课改后物理新教材的利用度。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首先是在教材的编写上推陈出新,为教师转变教法,促进学生改变学法提供平台。对新教材的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灵活的利用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该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应当灵活的“用教材教”。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课后反思,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体会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在教学理念上关注的是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物理概念规律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过程,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逐步形成。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物理知识充当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载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经历过程,学会方法。研究解读新教材,首先要从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入手,打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线”的现代课堂教学。

  二、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重视课标学习:

  灵活运用新教材,先要做到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重难点,重视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以《曲线运动》这节为例,本节的教材内容包括:曲线运动的位移、曲线运动的速度、运动描述的实例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四个部分。新教材在本节内容中增设了3个演示实验;1个思考与讨论;1个做一做。通过设一些“为什么”“你想过吗”“思考与讨论”等栏目,有意识地总结或点拨物理学习方法。教材在编写时力图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如砂轮机、链球、飞镖、受磁铁吸引的钢珠等物体的运动。教材中的插图明显增多,形式更为活泼。本章内容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讲述曲线运动,从概念上讲是前面直线运动所学习的概念的扩展和加深,从规律上讲是将牛顿运动定律运用到曲线运动,使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更加具有普遍性。本章第一节《曲线运动》的内容在高中课程标准中虽然只是Ⅰ级要求,但它却是全章的基础,只有明确了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这两个问题,才能更进一步的研究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同时本节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有指导作用,例如:位移和速度的分解,能使学生对矢量合成定则有更透彻的理解。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有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从感性上对曲线运动的有关问题有所认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之上,再从理论上进一步加以推导或说明,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为了分散难点,我把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分在两节课完成,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就落在了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确定上了。

  三、灵活掌握新教材的利用度,合理进行拓展:

  本节课,为了确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让学生明白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我从大量实际现象及学生日常经验开始,结合前面学过的矢量知识讲述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做好演示实验,结合实例分析,对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十分重要.由于我将本节内容的难点进行了分散,所以在完成教材所给的教学内容之余,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和探索有了充足的时间。 具体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1、冲击视觉,激发兴趣——精彩的课堂引入: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知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精心设计的课堂情景教学做到开卷之初就能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我课前做了许多探索。我首先想到请同学们自己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如:摩天轮、立交桥)和不常见的(如卫星变轨的运动、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这些小到微观世界、大到宏观世界、包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曲线运动的图片,最后利用一个具有童趣的演示(水枪向外喷水的现象)极大的冲击学生的视觉,力图从生活实践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从而让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if !vml]-->

<!--[endif]-->2、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严谨的科学探究: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本节课的重点是确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教材中利用砂轮机和链球运动的两张图片引入这个问题。而我认为图片对学生感官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如亲眼看到真实的现象更加有效。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场地的限制,不能将所有现象都在课堂上演示,所以我先从生活入手,利用体育明星科比训练篮球和中国运动员张文秀链球比赛的两段视频,激发学生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这个问题的思考并让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有些学生是能够猜到“切线方向”这个结论的)。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他们在对实验的分析和探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和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三个演示实验的现象,即:转动雨伞时伞上水的运动方向、自制实验器材中转动海绵上红墨水被撒开时的运动方向以及砂轮机打磨金属时铁屑飞出的方向,从感性上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又回归教材,利用教材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极限思想从理论上推倒结论,既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阶段,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我通过让学生设计自行车挡泥板的练习,使他们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原则。由于这个练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容易达到更好的学以致用的效果。


  3、创设探究活动,体验学习乐趣——学生的分组实验: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能使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中小球离开弯管后的运动方向的实验是通过教师来演示的,而我将其设计成了学生的分组实验,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实验探索

  中发现规律,学到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的规律有了可信度,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创设实验探究的情景,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当然,对于新课改后教材的灵活运用,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长期的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新课程改革漫长的道路。


上一篇:论教师在展现课堂艺术性中的作用

下一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英语口语组织教学

学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东渭滨路 邮政编码:710021

联系电话:81711016(办公室) 81711018(教学处)

     81711021(招生办) 81711022(值班室)

版权所有:©西安高级中学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1012号

技术支持:西安利尔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