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一堂学生讲的地理课的启示

作者:西安高级中学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11-03-17

  一堂学生讲的地理课的启示

  西安高级中学 董传友

  一次突发的事件,对我的教学启发很大,至今仍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汉中的一个山区县城重点高中工作,当时该校地理教师紧缺,高一年级地理课由我一人承担,一周18节课,还担任班主任工作。白天都忙于上课和处理班务工作,只有在夜晚才有空闲时间熟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认真写教案。当时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2开高中地理上、下册课本,一天夜晚,我正在准备第二天的上课内容——《第四章第六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时,突然全城停电,又没有提前准备蜡烛,屋子里一片漆黑,没法备课啰!不熟悉教材内容,明天怎么上课呢?这对一个工作不到一年的新老师而言,心里该有多着急呀!急中生智,我忽然想起了大学里教材教法老师的一招:让我们班里的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去讲一段教材内容。明天我也用此招,然后安心地入睡了。

  第二天课堂上,我先动员讲话: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语言表述能力,尝试一下当老师的滋味,这节课内容由同学们充当教师的角色来完成,同学们现在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新课内容。之后,我当主持人和旁听者,自荐或推举学生到讲台上一人讲述一段或一个内容,讲课者每人用5分钟左右,对每位讲课者我给以简短点评,直至一节课结束。这节课后,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些同学所举实例十分恰当而又贴近他们的生活环境,例如:有同学讲到,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天然洞,这个洞是由于雨水长期溶蚀作用的结果,属于岩溶地貌;有同学讲到:一条河流由上游到下游岩石颗粒由大变小,上游可见到大砾石,下游只能见到细沙和淤泥,这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结果;还有同学讲到:做饭淘米时,发现米中的沙沉在锅底部,大米在上面,这是水的沉积作用的结果;还有同学讲到:我家花盆中的小树长大后把花盆撑破了,这是植物根系生长对花盆的破坏作用,属于生物风化作用;等等。这堂课使我非常震撼,因为有些学生所举实例已超越了当时我的视野,对我启发也很大,我就反思:为什么这堂课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经过教学实践和感悟,我认为:一是要相信学生,要大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能包揽过多,总担心给学生讲少了、讲漏了、讲浅了、讲偏了,致使长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二是这节课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于学生自学、野外观察和调查研究,教师恰好选对了教学方法。三是这节课知识十分贴近山区、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他们的周围环境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理解、检验课本知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就十分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指导他们进行野外调查和观察生活实际,学生撰写了许多优秀的地理小论文和野外调查报告。

  在经过新课程理念的洗礼和教学实践后,对上述教育故事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一是对“因材施教”内涵的再认识。因材施教的本义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教育者面对的教育使命、教育理念、教材内容、受教育者,也处于变化发展中,故“因材施教”的内涵也应与时俱进,有所扩大:(1)现代社会对国民素质(包括地理素养)的要求提高了,且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师应因“现代社会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而进行施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充分利用地理素材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观测、实验、调查等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2)因“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那些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对学生立体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的教材内容,如地球运动知识,应在教师的引导讲述下,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对于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难度小的知识,可以采用讨论法、观察法、调查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自行归纳、梳理、建构知识要点和知识体系。(3)因“不同地域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地域的学生,如南方与北方的学生,大城市与小乡村的学生,山区与平原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对地理教材中同样的知识,在理解、接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农村、山区的学生在理解农业生产、山谷和山脊等高线等知识比较容易,但在初学工业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及中心地理论等知识时就不易理解;南方的学生熟悉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但北方的学生就没有亲眼见过。在教学时,根据所教学生所处的地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一些图片和动画课件,将学生未知的生活情境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如,我在对西安市学生进行水稻种植业教学时,就有意识地在课件中补充了水稻生产的主要过程(如犁田、插秧、收割等)的图片,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是恰如其分地运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必修II课程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重点讲述了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非常贴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内容难度不大。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选取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后,教师只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积极参与,或自主学习,或讨论、探究式学习,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等。这样做,既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掌握学习方法,又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是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上一篇:课改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喜与忧

下一篇:没有了

学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东渭滨路 邮政编码:710021

联系电话:81711016(办公室) 81711018(教学处)

     81711021(招生办) 81711022(值班室)

版权所有:©西安高级中学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1012号

技术支持:西安利尔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