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2006年陕西省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1--刘文震.doc

作者:西安高级中学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08-12-09

  夯实基础 系统复习

  全面提高高考物理复习质量

  西安高级中学 刘文震

  西安市第一中学 杨星照

  夯实基础 系统复习 全面提高高考物理复习质量

  2006年陕西省高考研讨会专题发言

  在多年高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钻研高考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和复习策略,历届高三学生在毕业时物理成绩均名列前茅。下面就是我在高三阶段的复习方法,供同行们来批评指正。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强化双基、建立知识体系

  时间安排:2005年7月-------2006年3月10日(根据学生情况一般都要在3月20日前结束第一轮复习。每周一个班5节课)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逐节逐章系统全面复习(主要对照考纲)

  2.强调物理概念、规律,并逐步形成物理结构体系

  3.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4.系统训练,两周一次课堂训练题。(章节测试;18-20个题,卷面安排:选择题8个、填空题4个、实验题2个、4-5个计算题;时间:90-100分钟)

  4.实验复习随章进行

  我在复习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工作:

  1.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生水平制定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好复习节奏。(注意不能因为学校测试和什么类型的模拟考试扰乱复习计划一定要稳住阵脚,打好基础)

  2.教材为主,以复习资料为辅(在这方面实际上我们做教师的都做不到,最后为了图方便往往以某一本复习资料为主,并且几乎全部精力都陷入到复习资料中,也不考虑资料是否符合自己的学生,所以在资料选定以后,备课组的老师都要针对资料根据考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资料做适当的删减)同时要体现教材的基础作用:重点内容,重点复习,非重点内容,也要“面面俱到”,不留知识死角(因为在每年高考试卷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面的,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3.要鼓励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向困难挑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今日事今日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又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特别是在复习概念时学生觉得枯燥不愿意听,教师也就草草了事,又陷入不断地讲题之中;而学生是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因此要一步一个脚印,迈着坚实步伐朝前走。

  4.学生自己做的事情,一定得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只能做设计师、引路人、观察员、评论员、,要做到少讲、精讲、讲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总结(我想应该把辅导课和自习课的时间还给学生,并且要对学生严查、严管,宁可少讲也要给他时间让他亲自动手)。

  5.要及时反馈、重在落实(试题的命制(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即能反映学生掌握情况,也能让学生看到复习效果)、批改、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法,同时对普遍问题记录下来,对第二轮的查漏补缺是一个指挥棒)、讲评(讲评时要让学生看清自己问题所在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纠错(一定要落实到位)环环相扣).

  第一个问题:强化双基主要指基础知识包括:现象、概念、规律和方法;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1.概念的复习:(一定要非常重视,首先作为教师要重视。高考物理题的选择题均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考察,而选择题的成败在很大程度决定大部分学生物理成绩的高低。)

  (1) 了解概念的形成和演变

  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个概念,在什么条件下引入的,用什么方法定义的,这种定义概念的特点是什么等。比如:用数学语言定义物理概念如最重要“比值定义法”。

  (2) 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理解概念。(如摩擦力的概念、功的概念)

  (3) 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如加速度的概念)

  (4) 一种很好的概念复习方法:类比复习 :如加速度和磁通量的变化率、电场和重力场及磁场的相同和区别。

  另外:对重点、难点概念我采用设计成练习题让学生填空和进行辨析,一来避免枯燥引起学生反感心理,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主动去回归课本。

  (5)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让学生能抓住模型的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物理模型的建立实际上是对学生一种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能够把实际问题通过思维加工变成已知规律能够解决的物理理想模型的过程,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2.规律的复习:

  基本特点如下:客观性、因果性、近似性、局限性

  (1) 搞清物理规律的发展过程,了解规律的来龙去脉(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

  (2) 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3) 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4) 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规律和公式的选取上变得有章可循,例如:恒力、变力、一个物体、物体系等)

  (5) 适时组织测验,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指导学生使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二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我采用每个考点A、B两种作业的方法。A类: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应用(12题左右)B:在A类的基础上以中档题为主(选择题3、填空3、计算4 ;合计8-12题;第一节课讲概念和规律使用A类(20分钟); 第二节课讲应用使用B类(12题,40分钟) 。第二次上课时及时反馈

  3.方法的训练:

  复习中常用的方法有:尝试回忆法、整体复习法、滚动训练法(重点章节)

  解答物理习题常用的方法有:等效法、微元法、近似处理法、估算法(习题训练中逐步培养).有关物理方法的训练应该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之中,而不是单纯地为讲方法而方法。

  4.智力技能的训练:规范解题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加强解题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养成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首先,解题时要把握好书写空间,不能漫无边际,更不能乱涂乱画,不能越出答题框架。其次运用物理公式时假设的物理符号要交待清楚,但叙述的文字应不多不少,只要能看明白。物体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画得要不大不小,能说明问题即可。再次列出的物理方程要注明序号、总式与各分式之间的联系要明了,方便核对查找。最后计算结果尽量要有已知量表示未知量的函数式,然后带数据求解。不能白卷,因为高考阅卷是按照得分点给分的,前后不受影响。

  5.提高学生的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

  (1)每日的解题训练必不可少(8-12题,不可过难,高考试卷多数试题所考察的能力是针对大多数考生,所以要调动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积极性)

  (2)以传统题、基础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

  (题量要适当,反对题海战术,但没有一定数量的训练,想要提高物理解题能力,就只成为一句空话。如何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中,关键是要做到题目要精选,难度要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提高效率,发展能力。一般地说,第一轮复习学生应做2000-2500道物理习题。

  (3)强化高考题的复习功能

  高考题在高考复习中的作用很大,复习中教师根据复习的内容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做些高考题,可以增加学生对高考试题的了解,解除学生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树立学生的信心。(对历年高考中的压轴题、难题,我采用“每日一题”形式公布在教室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也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对能力强的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和强化)

  第一轮复习中实验教学的建议:

  根据高考实验题考查的特点:利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我的建议是:

  1.学好相关的物理知识

  2.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实验原理

  3. 加强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的训练: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际操作的训练,设计实验方法的培养,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训练,重视演示实验,重视课后小实验.

  为了要加强实验操作训练,要多进实验室,真正搞懂物理原理,真正理解实验数据得出的实验结果,注意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等.我采用的方法是随章复习实验,不把它集中到第二轮复习中统一进行,对每个实验重新给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填写:实验原理、目的、步骤、仪器选择、数据处理、实验迁移、设计实验等,并且对重点实验和仪器,安排学生重新再作一次。

  注意在第一阶段复习中:

  1.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

  2. 强化图形意识(学生弱点)包括受力图、运动图、协助解题的示意图(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短暂记忆-永久化)

  2.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守恒法 ,等效法,数学法 ,物理模型法,实验法.

  4.训练基本计算. 许多考生平时不重视基本运算,过多依赖于计算器,或抄写现成的答案,高考命题非常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在平时复习教学中,我们不要以为基本计算只是个数学问题而不引起重视,正确计算十分重要。有正确的物理思想,列出了正确的方程,不能解出正确的物理结果,等于没有解决问题。要严格要求学生动手计算,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必要计算训练,每道计算题都要求学生算出正确的结果,要求学生丢掉计算器,教给学生试根、心算、估算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错解档案,有的放矢

  各种考试把题做错了,一定有原因,或是不规范、不细心,或是哪部分知识模糊,或是信心不足。帮学生把自己的错误适当分类,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力争不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

  第一轮复习要扎实,切记浮光掠影,要用足够的时间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等问题。复习中要讲清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重视课本内容,切记轻教材重资料,否则,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似懂非懂,说起来知道做起来出错,煮成“夹生饭”,以后再补救就很困难

  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要全面熟悉教材,查漏补缺,清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物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将以前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一般而言,考生的复习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这些都是理解的障碍,同时也是记忆的障碍。考试时,往往使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难以提取出来。通过全盘的通读,才能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分类梳理出知识点,才能明白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知识网络结构。

  第二阶段:专项训练及小综合 时间(3月20 ----4月30 )

  1.安排8套左右综合训练题,课堂完成(当堂完成,认真讲评,一定要关注试卷讲评)

  2.综合“知识内容表”查漏补缺

  3.专题讲解: 一般安排8个左右的专题

  内容:(1)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2)知识重组:进行专题综合训练,形成知识网络。

  (3)提升能力:一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二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注意事项:

  (1)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主要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和前边反馈记录下来的学生薄弱环节和考纲要求,做到重点知识要重点复习

  (2)不要盲目拔高,不要做偏、难、怪试题,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训练

  (3)不要迷信市面上的各种复习资料,做好挑选,删减工作,要以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为切入点做好妥善安排。

  建议一:突出重点,狠抓主干知识的复习不动摇;

  1、中学物理主干知识:

  力学:力与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电和磁: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强化学科内主干知识的综合复习与训练,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做好四个方面的综合: 力学内综合;电学内综合;力与电磁的综合;实验的综合。

  每个专题中都应从知识结构分析, 主要命题点分析,方法探索,典型例题分析,配套训练

  几个方面进行.

  例:专题复习:牛顿定律与匀变速运动

  一、知识结构

  1、基本概念:质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位移等.

  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规律及三个推论;牛顿三定律;平抛运动的规律.

  3、匀变速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从运动轨迹来看可以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4、从动力学上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的作用。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

  5、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物体将向受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和初速度方向相同的恒力,物体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和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恒力,物体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所受到的恒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主要命题点分析:

  (1)力学中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规律、三个推论、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等);

  ②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概念、特点、运动规律、两点讨论)。

  (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类平抛运动等。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4)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

  三、方法探索

  1、常用方法: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进行正交分解;由牛顿运动定律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建立方程(可能既有动力学方程,也有运动学方程);求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2)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力学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略

  2、特殊问题的特殊方法:

  (1)坐标系下图象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步骤:弄清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及物理量的单位;找出图象中的特殊点、线、面及其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意义;由特殊点的坐标建立相应的物理规律(方程);求解并讨论。

  (2)特殊的运动:

  ①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静止:逆推法——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看作某一时刻开始匀减速至静止:

  ③临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从04年与05年的两道高考题说起:

  05年全一23题:(原地起跳问题,题略); 04年全一25题:(抽桌布问题,)

  共同点:都是同一类运动模型的研究:初速度为零——匀加速——匀减速——未速度为零。区别: 05年的情境设置要简单,所涉及和应用的物理规律要更少一些。

  建议二:强化双基,切实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4)第二轮复习中如何强化规范解题训练

  ①旧题新做——尤其是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易错的题,树立学生自信心。

  ②小题大做——解决高考中的基本“分数”问题.平时“小题大做”,考试时才能“小题小做”、“小题快做”,也才能保证小题的准确率。

  05年理综物理试题的小题构成情况及其分析:

  A、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振动和波、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电磁感应等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四份试卷均考了一道题;

  B、另外两道题考试内容分别为:全国卷都考了一道受力分析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全一考了一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分析;全二考了一道两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点的场强叠加的定性分析;全三则考了一道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及带电质点的运动情况分析;北京则考了一道正弦交变电和一道科学方法方面的考题。

  C、多数题只包含一至两个考点,有的题稍有综合。

  怎样做到“小题大做” ?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基本分数”,接着在行动上严格训练:包括时间上的训练:规定时间、规定题量 (20题,30-40分钟);方法上的训练 :拓展思维.

  

例:如图所示:在宽为L的光滑足够长矩形导轨一端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所在平面存在垂直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个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棒ab垂直导轨放置 ,现给金属棒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


  试问:(1)ab棒做什么运动?

  (2)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

  (3)整个运动过程中金属棒运动的距离?

  (4)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③大题巧做——解决考试速度问题

  何谓大题?分值较大;综合程度较高;运算量较大; 难度较高;能力要求较高。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中大题的构成及其分析:

  A、大题设置的目的:落实考纲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考查考生在理解基础上的推理能力;考查考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实验能力.

  B、大题的编制

  力学内的综合:受力分析与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几种典型运动形式间的综合(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等。而这些综合中都可能同时要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问题。

  电磁的综合:电路的动态分析及其计算;含电容电路的分析与综合;串联并联规律与实验的综合等。

  力电磁的综合: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等。

  怎样“大题巧做”?

  基本方法:先分后合,步步为营,各个击破。

  基本步骤:审题、建模、择法、列式、求解、讨论。

  难题分解原则: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作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问题如何争分,可采取:

  :一.以静制动。以平静的心态对待难题,高考难题对大家是公平的,高考中有几道不好做的题目是正常现象,不要恐慌,要想到这些题大家都不会做,假如我得了分,就会拉开与其他考生的差距,胜人一筹,通过多读题、多画图、多联想,构思物理情景,确定解题方向和思路。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以退求进,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奈何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即立足特殊,发散一般。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产生思维受阻时,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如应用光路的可逆性解题),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理有困难就逆向推,直接求证有困难就反证。

  二.分段得分。分段得分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物理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在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其它途径;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在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答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经过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例1:05年全一25题

  图1中E为电源,电动势ε=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1=时间500Ω,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1=8.0Ⅹ10-2m,两极板的间距d=1.0Ⅹ10-2m。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和c构成,它可绕轴AA′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R2时, R2的值分别为1000 Ω 、2000 Ω 、4500 Ω 。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6m/s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e=1.6 Ⅹ10-19 C,电子质量m=9.1Ⅹ10-31 kg。忽略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1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秒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b分界处时t=0,试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随时间的变化图线(0~6间)。要求在y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

  点评:

  1、此题放在物理试题的最后,题目的文字就有四五百字之多,加上图表,所占字符达八百以上;

  2、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直流电路及动态分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类平抛运动、光敏电阻等;

  3、考查的能力有: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计算与推理能力、运用几何图形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等。

  4、此题虽然有一定的综合性,但认真分析,发现此题和核心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难度并不大。

  注意学生自我评价过程:让学生注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要求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理解的正确性,对物理问题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以获得正确感知与理解,它出现的形式往往是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判断,物理性质的不同理解,物理方法运用的合理性及表面上看其物理现象相同,但实质是不一样的问题。例如:

  如图所示,矩形裸导线框长边的长度为2L,短边的长度为L,在两个短边上均接有电阻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导线框一长边与X轴重合,左边的坐标X=0,线框内有一垂直于线框平面的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一光滑导体棒AB与短边平行且接触良好,电阻也是R,开始时导体棒处于X=0处,从t=0时刻起,导体棒AB沿X方向的力F 作用下从X=0运动到X=2L,求导体棒AB从X=0运动到X=2L过程中通过导体棒的电量。

  某同学的解题过程如下:

  OaAB回路的平均电动势


  bcBA回路的平均电动势


  导体棒AB上的平均电动势


  通过导体棒的电量


  你认为以上分析是否正确,若正确简要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答。

  注意热、波、光、原子中相关重要概念规律复习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知识,近几年高考要求变化较大,虽然有新增内容,却删掉了难度大的内容,总体难度呈下降趋势。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有关题目变化小,自然比较容易,要鼓励学生得满分。

  例如:①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分子力有哪些特点?③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④什么是物体内能?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⑤改变内能有哪两条途径?它们的关系怎样?⑥什么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有哪四条规律?光子能量有多大?与光的波长和频率有什么样关系?⑦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是怎样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怎样求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新增知识点,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这部分内容平时重视不够,训练题型又少,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新增知识点要有意识地强化理解,落实训练内容。(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热力学定律,示波器及其应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光电效应方程等等)。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什么是重点?重点是《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中要求掌握的程度为Ⅱ的知识点,也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什么是难点?难点既有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往往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因此,每个考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第三轮复习中要 逐步调整心态,轻松应考

  逐步降低教学难度

  ? 不要把学生当满分来培养

  ? 帮学生研究薄弱环节,高效复习

  ? 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 教师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新形势下的高考试题,再用大运动量、高密度的“时间加汗水式”的题海训练,已经“得不偿失”,要思考教与学的新思路,应选取那些有价值、有时代气息、利于落实基础、培养能力的新题,自编或改编一些培养能力、夯实基础、应用于实际的新题,构建起新的一套复习内容框架。高考题注重考查基础,高考题型和试题内容保持相对稳定,2004年、2003年高考理综试题中有许多能够从前几年考题中找到蓝本。所以,组织练习应以夯实基础、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重,量多并非一定取胜,要精,要举一反三;要实,要注重平时。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胡林

下一篇: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教学设计--刘文震

学校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东渭滨路 邮政编码:710021

联系电话:81711016(办公室) 81711018(教学处)

     81711021(招生办) 81711022(值班室)

版权所有:©西安高级中学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1012号

技术支持:西安利尔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X